8/14/2011

趙小蘭的家教

文章轉載 ~ 趙小蘭的家教 作者/劉墉

在我唸研究所的最後一年,日文課班上突然出現了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太太。
當她正襟危坐,擠在一群二、三十歲年輕人之間,跟著教授朗讀的時候,實在很有意思。
起初我以為她只是排遺時間的旁聽生,後來看她也緊張兮兮地應付考試,
才確定是正式的研究生。

她從不缺席,筆記又寫得好,所以溜課的人都找她幫忙,我們稱她為趙太太。
直到畢業,才知道她就是趙小蘭的母親 ---朱木蘭女士。
我今天提到趙小蘭,並不想強調她是華裔在美國政府職位最高的人;
也不想討論她的白宮學者、花旗銀行傲人的學經歷;
而是希望讀者能了解一下趙小蘭的家庭生活。

因為我相信,沒有那樣好的家庭教育,很難有趙小蘭今天的成就。
最起碼趙小蘭今天立身華府高階層,那帶有適度衿持與華裔尊榮的氣質,
必然來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。

我用「特殊」是絕不為過的,因為在美國的中國家庭,
能有她家那樣完整而嚴格訓練的己經太少了, 即使在中國,相信也不多。
看過「真善美」那部電影的人,
大概會記得茱麗安德魯絲初去當家教的時候,
父親一吹哨子,孩子就由大到小,列隊出現的畫面。
這種情景,幾乎也能在趙小蘭的家裡看到。
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博士很好客,
每有客人來,六個女兒只要在家,一定出來招呼。
她們以非常恭敬的態度為客人奉茶,
臉上總是帶著真誠的笑容。
尤其令人難以相信的是:以前當趙家宴客,幾個女兒不但出席上桌,
而且是守在客人身後,為大家上菜、斟酒!
當我不解地問朱木蘭女士時,
她說:「不錯!我們是教她們做Waitress,但那何嘗不是一種訓練?
我的先生常對女兒說,人生做事好像開車,不是只能直走的,
有時候必須左轉右轉。

不要把伺候客人當做辛苦的事,當你們讀書讀累了,
招呼招呼客人,不也是一種休息嗎?
何況在這當中, 可 以學到許多待人處世的道理!」
也就因此,他們家雖有管家,
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、打掃房間。

大人的道理簡單:「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。管家是請來幫助父母的,
不是幫助孩子。年輕人理當管自己的事,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,
否則很難學會獨立!」
不僅料理自己的內務,每天上鬧鐘起床,小時候趕校車上學,
回家由姐姐帶頭,自動自發念書。
而且她們家的六個女兒,還分擔家務。
每天早晨,她們要出去檢查游泳池的設備、撈掉水上的髒東西。
到了周末,則要整理占地兩英畝的院子,把雜草和蒲公英拔掉。

趙小蘭最小的妹妹,現在十六歲的趙安吉,
己經負責處理家裡的帳單、將耶誕卡的郵寄名單輸入電腦,並接聽晚上的電話。
尤其令人難以置信的是,趙小蘭家門前長達一百二十英呎車道的柏油路面,
竟然是幾個姐妹,在父親的指揮之下自己鋪成的。

趙小蘭曾在 <我的事業與人生>的文章裡說: 「那時我們不見得喜歡,如今想來,大家一起工作、一起交談,很能領會父親良苦的用心了。」
「家園!家園!這個園地是一家人的,每個人都有責任!」 朱木蘭 女士說。
正由於她們對家庭貢獻出自己的心力,所以尤其會愛家;
覺得自己是家的一份子,家是屬於自己的。
特別是在一家人共同的工作中,
更能體會榮辱與共、同心協力,
而產生共同意識。

趙錫成博士夫婦的身教也是極成功的,他們家在晚餐後極少開電視,
做父母的也以身作則,不在電視前花太多時間,母親跟著孩子一起讀書,
父親則處理未完的公務。
從事航運工作的趙錫成博士,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深夜。
他這種對事業專注的態度,相信也對趙小蘭有很大的影響。
當然,不論多麼忙,與子女的溝通還是不能忽略的。
每個星期天,他們一定全家去做禮拜,午餐後點心時間,
則舉行每週一次的家庭會議,大夥高談闊論。
每個孩子說出自己新想法、收穫,提出計畫,並徵詢父母的意見。
所以當外人驚訝於趙家姐妹的紀律與服從時,
要知道那是經由親子之間充分溝通,所獲得的共識。

當她們為家庭付出時,不是想到父母命令自己做,而是心裡的責任感。
家是一個「共榮圈」,當每個成員都這麼有向心力時,家庭當然會興旺。
我們確實看到朱木蘭女士,一九六二年帶著趙小蘭和兩個更小的女兒,坐船來美國。
從孩子們半句英文不通,必須由父親熬夜逐字教導。艱苦奮鬥到今天,已經有四個分別從哈佛、哥倫比亞、維州大學等名校的研究所畢業。連朱木蘭女士,都以兩全勤的紀錄,修得碩士學位。當然,趙錫成博士更成為美國航運財經界的名人。

但是趙家儘管富裕,孩子卻多半進公立高中,
在外面的花費,不論大小,都要拿收據回家報帳。
趙小蘭唸大學的學費,還向政府貸款,靠著暑假打工還錢。
這不表示趙錫成夫婦小器,而是因為要求子女獨立、負責,
把錢花在當用的地方。

她們孩子說 :「我們雖然儉省,但是你們如果要學東西,絕對不省!只是既然要學,就有責任學好!」
所以趙小蘭和她的五個妹妹,不但功課好,而且各有才藝。
趙小蘭能打高爾夫球、騎馬、溜冰、更彈得一手好琴。
從前家住紐約長島時,還經常出去演奏。

此外,他們每年在暑假和耶誕節,分別安排一次全家遠遊。
從選擇地點、訂旅館房間,乃至吃飯的餐館,完全由孩子負責。
所以,這旅行一方面是全家同樂,一方面成為孩子們組織、分工的訓練。
由以上所舉的這些例子,我們 可 以知道,趙小蘭姐妹的成功,
與她們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絕對密切關係。
無怪布希總統在白宮接見趙錫成博士一家時,都特強調這一點。
還對太太芭芭拉說,應該向朱木蘭女士學學怎麼管孩子!
怎麼管?
答案應該是---
將中國傳統的孝悌忠信與西方社會的組織管理方法結合,
既培養個人的獨立性,更要求每個人對家庭的參與,
透過溝通後產生家庭共同意識,達成彼此希望的目標。

據我所知,在今年六月十七日美國父親節時,
趙小蘭特別暫時放下交通部副部長的繁忙工作,
由華府趕回紐約的家中,為趙錫成博士過節。
請問,在國內有幾個身在外地、位居要津的子女,
能在父親節時趕回家,並誠摯地送上一份禮物與祝福?

ps: 感謝好友 Ray email分享